因贸易活动受阻,我国大豆供应将面临1000--1200万吨的缺口,因此,我们需要更多进口南美大豆或是增加其它蛋白原料来解决所将面对的困难。而本文汇易将向各位解析下当前全球的杂粕市场的供应结构,尤其是贸易市场状况,以此来了解我国究竟能提高多少的杂粕进口能力。
根据美国农业部7月份供需平衡表显示:2018/19年度全球除大豆外的主要油籽产品产量最大的为油菜籽,达到7244万吨,排名第二至第四的分别是葵花籽、花生和棉籽,产量分别在4400--4700万吨不等。出口数量较大的前三大品种依次是油菜籽、花生和葵花籽。其中,油菜籽的出口量就高达1704万吨,而加拿大占据了其中的1160万吨。目前我国年进口油菜籽约500万吨以上,后期仍有进一步提升进口数量的能力,加之油菜籽期末库存高达634万吨,因此我国有希望进一步增加200万吨左右的油菜籽进口数量。
同时,2018/19年度全球除豆粕外的主要粕类出口数量较大的前三大品种依次是棕榈粕、葵花粕和菜粕,出口量分别为723万吨、684万吨和613万吨。目前,我国年进口棕榈粕、葵花粕和菜粕的数量大体在45万吨、15万吨和100万吨左右。因此留给我们进一步提升进口数量的空间相当之大。理论上我国每年进口300--400万吨的棕榈粕和葵花粕以及100-200万吨的菜粕都是很有希望的。
综上所述,从全球除大豆、豆粕外的油籽蛋白品种的产量与贸易量上来看,未来我国最有可能实现的是提升油菜籽进口数量的同时加大对于棕榈粕、葵花粕和菜粕的进口力度。这样我国理论上每年可以增加800万吨以上的蛋白原料,这对于我国缓解新中美贸易战而引起的豆粕供应缺口有些积极的弥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