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江苏小麦交易结果

6月13日山东小麦交易结果

6月13日安徽小麦交易结果

6月13日河北小麦交易结果

由于今年特殊的天气原因,整个中国小麦大量减产,致使市场上流通的小麦严重不足,给面粉企业加工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为了解决小麦供应问题,自6月13日开始又重启了最低收购价小麦和临储小麦拍卖。
从今天的河北小麦拍卖结果可以看到,一万吨白小麦成交70%,成交均价1.263元每斤,加上出库运输等费用,已经超过了1.30元每斤,高于市场1.24元每斤的价格6分钱左右。
混合麦虽然投入量比较大,但是由于质量等原因,成交比例和价格都一般,和市场价格基本持平。
从今天的第一轮拍卖结果可以看到,河北的面粉企业都急需优质的当地白小麦,对于质量一般的混合麦并不感冒。
虽然今天开启了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对于需求旺盛的华北面粉企业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会进一步加快华北小麦的涨价速度,以满足农民和贸易商小麦价格的预期需求。
本周初华北部分大厂收购价格进一步上调,高价达到1.23元/斤,较周末期间上涨近两分。
短期来看,市场上对质量好的小麦争收气氛仍将存在,价格看涨。不过山东、河北地区托市启动难度大,成为市场购销的不稳定因素。后期市场价格达到一定高度后,农户或将认价销售,厂家到货量增加,市场高价将存在一定回落风险。
湖北超标小麦临时收购截至到9月30日 价格综合考量
针对今年小麦收获期间,湖北省大部分地区遭受连续暴雨、大风天气,部分小麦出现不符合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指标情况,湖北省6月8日启动超标小麦临时收购处置工作,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湖北省粮食局相关负责人6月12日对媒体表示,启动该工作,旨在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维护粮食食品安全,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
根据方案,此次临时收购执行时间从6月8日到9月30日,超标小麦为整理后仍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小麦及真菌霉素含量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限量要求的小麦,按照“政府主导、定点收购、分类储存、定向销售、全程监管”原则,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含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收购处置主体责任。
方案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的超标小麦数量、分布等情况及时掌握,并按要求决定是否启动、何时启动小麦临时收购。收购的计划数量,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报省相关单位审核,作为申请贷款计划的依据。收购价格由县市区粮食部门牵头,财政、物价等部门配合,按照不出现农民“卖粮难”、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和质价相宜的原则,根据超标小麦的质量、市场等因素,共同协商,依质分类,经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一次性确定(指同等次的超标小麦收购价格),并逐级上报省粮食局、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备案,要以市州为单位做好所辖县(市、区)及毗邻县(市、区)之间的收购价格和启动时间的衔接。
根据方案,超标小麦处置实行分类销售,销售方式销售价格由县级粮食部门报县级人民政府确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食》(GB2175-2016)要求的小麦不得销售给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人,质量超标小麦必须销售给企业,不得销售给粮食经纪人。食品安全超标小麦,必须选择定向竞价销售或者定向自主销售的方式,经检验符合饲料或工业用粮标准的,按规定用途处置。无以上使用价值的,进行无害化处置。
据悉,临时收购的超标小麦由县(市、区)负责及时组织销售,2019年3月底必须销售完毕 。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四等和五等小麦,由各地政府组织引导实行市场化收购。(微小麦、卓创咨询、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