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以来,国内期现货菜油、豆油等油脂产品价格均出现了上涨,其中郑州菜油主力1709与1801合约期价在两个多月的交易时间内上涨了700元/吨左右。
从记者在多家油脂企业了解的情况来看,未来国产菜油供应量有限,其价格易涨难跌。主要原因是临储菜油已所剩无几,而且剩余的临储菜油今后也不再进行竞价销售,大部分可能已转为正常的储备油脂,未来将通过正常轮出的方式供应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前期已竞价销售完毕的临储菜油主要集中在益海、中粮等少数大型粮油企业手中,其拥有大量小包装油脂生产线,其拥有的临储菜油主要将作为小包装油的原料来使用,未来市场上不会再有大量散装临储菜油供应。
“公司拥有临储菜油仓库,今年临储菜油竞价销售结束后库存还剩下1万吨,后期将直接转为正常储备菜油。公司前期参与竞拍到的1万吨临储菜油主要用作了品牌小包装菜油原料,当前还剩余5000吨左右没有使用。”湖北一家油脂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其他油脂企业竞拍到的临储菜油大部分已出库完毕,估计市场上未消化的竞拍完毕的临储菜油只有两成左右,预计在8—9月份消耗完毕。
荆门市一家民营油脂企业负责人表示,前期两湖地区竞价销售的临储菜油主要以散装的方式销往四川、重庆、陕西等地,贸易利润在300—400元/吨,很多油脂企业与贸易商去年拍卖到的临储菜油基本消耗完了,市场上只有零星的货源还可以找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湖北省已竞价销售完毕的临储菜油在200万吨左右,剩余量有20多万吨,其中2013年产临储菜油已经全部消化完毕,2014年产临储菜油数量也不多了。目前,湖北省已竞价销售完毕的临储菜油主要集中在益海、中粮以及其他资金实力比较强的油脂企业手里。由于中粮、益海主要以小包装油的形式来消化竞拍到的临储菜油,加上利润较高,其基本上没有向市场出售散油的意愿。
当地一位粮油贸易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临储菜油的竞拍到手价为8000元/吨,加上1000元/吨的费用做成小包装油,售价往往在10000元/吨以上,其利润则在1000元/吨以上。因此,当前手中拥有临储菜油的油脂企业完全没有出售散装临储菜油的意愿。而手里资金较为充足的拥有临储菜油的企业更会惜售,预计9月底之前国产菜油市场供应还可以保证,但在此之后就会成为稀缺资源。不过,沿海地区油脂企业加工的菜油以及进口菜油的供应还是有保证的。另据了解,除了国产菜油,国内还可以从欧洲等地进口非转基因菜油,但价格较高,其中当前进口的毛菜油现货价格已在7400元/吨左右,折合成一级菜油的价格为8000元/吨左右,基本上没有价格优势。
临储菜油所剩余无几,且要转为正常储备,那么未来国内菜油供应是否会断档?
湖南一家油脂企业贸易部经理告诉记者,8、9月份国内菜油市场供应不会过于紧张,主要原因是市场处在消费淡季,需求还没有好转,但市场需求最差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四季度与春节前后市场需求将增加,国产菜油市场供需状况将逐渐改变。
“玉米油和葵油虽然都属于高端油品,市场售价也比较高,但当前正在大量进入普通居民家庭,这会替代一部分菜油。”武汉一家油脂企业油脂油料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葵油、玉米油消费增长很快,如葵油的年全国需求量已在100万吨左右,今年的进口量估计为90多万吨,葵油与玉米油消费正在异军突起。
特别值得市场注意的是,很多油脂企业正在内地布局进口大豆压榨线,未来内地豆油供应将十分充足,如果未来豆油价格较低,那么这些油脂企业会通过引导消费等手段逐步改变当地居民的油脂消费习惯,这会降低未来长江流域等内地市场菜油的需求量。
归根到底,市场人士认为,从国内油类、粕类市场大的变动趋势分析,豆油、豆粕仍是国内油类与粕类市场真正的“王”,未来菜油、菜粕价格是涨是跌还是要看“王”的脸色。不过,菜粕、菜油市场具有较强的个性,产业企业参与期货交易的积极性仍在不断提高,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工产业的转移、临储菜油逐渐消失等又将为市场提供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全球油类和粕类市场价格仍在围绕美豆产量的高低来运行。由于近年来全球主要大豆生产国产量大幅增长,全球油类与粕类价格受压,但这种状况正在不断改善。短期来看,市场对美豆产区天气的炒作正在进行中,天气正在决定价格的涨跌。长期来看,供应决定价格的态势仍将得到维持。
另据了解,今年我国大豆进口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将达到9000万吨,未来市场如何消化供应压力值得重视。
(中国油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