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将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基本实现全覆盖。根据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给出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生物燃料乙醇的年利用量将达到1000万吨。
乙醇汽油是啥
乙醇汽油是以一定比例的乙醇与汽油混配,用作车用燃料。受20世纪70年代中期“石油危机”等因素影响,燃料乙醇工业在许多国家得以大力发展,特别是在巴西、欧美等国发展迅速。中国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最初的考虑是转化过多的“陈化粮”,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
目前我国燃料乙醇生产已经形成规模,从工艺上也走出生物发酵制乙醇和煤制乙醇两条路线。其中生物发酵法主要以玉米、小麦、薯类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脱水等工艺生产无水乙醇并与汽油混配而成。

市场发展空间
当前,美国和巴西燃料乙醇合计产量约占世界燃料乙醇产量的85%。我国虽然已晋升为全球第三大乙醇生产国,但总产量和生产效率仍明显落后于美巴两国。

我国燃料乙醇发展空间巨大,长期来看面临近940万吨需求缺口。

根据日前十五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方案,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将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全覆盖;
到2025年,力争纤维素乙醇实现规模化生产,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技术、装备和产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更加完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随着我国大豆种植面积的逐年恢复,未来玉米的种植面积和库存都将呈现下行趋势,玉米价格也有望迎来拐点,进而或将推升玉米乙醇企业的生产成本。
同时,我国生物质乙醇路线每生产1吨乙醇需要3-3.1吨玉米和12吨水,而美国仅需要2.8吨玉米和1.8吨水,目前与国外仍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
玉米价格未来将迎大转折

全面推广生物燃料乙醇能解玉米去库存难题
据有关权威机构测算,我国每年产生的超期超标等粮食可支撑一定规模的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此外,国际市场玉米和木薯年贸易量达1.7亿吨,5%即可转化生物燃料乙醇近300万吨。国内每年可利用的秸秆和林业废弃物超过4亿吨,30%即可生产生物燃料乙醇2000万吨。这些都为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消费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障。
此外,国家能源局科技司负责人答记者问时指出,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经过十多年发展,以玉米、木薯等为原料的1代和1.5代生产技术工艺成熟稳定,以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的2代先进生物燃料技术已具备产业化示范条件。
《方案》也提出,到2020年,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创新体系初步构建,纤维素燃料乙醇5万吨级装置实现示范运行,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力争纤维素乙醇实现规模化生产,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技术、装备和产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更加完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生产一吨乙醇燃料,需要消耗3吨玉米。目前我国燃料乙醇的年产量在200万吨左右,其中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能占60%-70%,玉米燃料乙醇的产量约为120-140万吨,所以说,当下我国每年生产乙醇燃料所消耗的玉米量仅有360-420万吨。按照规划,如果到2020年我国生物燃料乙醇的年利用量将达到1000万吨,将消耗超过3000万吨的玉米。
分析师刘栋:据卓创统计2017/2018年,我国玉米产量在2.18亿吨左右,每年的消费量在2.2亿吨左右,国储玉米库存在1.9亿吨左右,其中有2015年产1.25亿吨,2014年产0.6亿吨,如果按照存放三年以上算,到2018年将有6000万吨左右的玉米即将超期存放。

由于我国玉米库存高企,国家开始加大玉米深加工行业的政策支撑力度,有利于提升玉米的消费。《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中也提出,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基础,避免出现“与人争粮”、“与粮争地”问题,着力处理超期超标粮食,增强粮食市场调控能力和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市场分析认为,2016年酒精玉米的消费量1080万吨,按照要求,到2020年将增加玉米消费2000万吨左右,但是玉米消费的增加是一个缓慢过程,短期来看,对玉米市场的影响不大。但随着我国大豆种植面积的逐年恢复,未来玉米的种植面积和库存都将呈现下行趋势,玉米价格也有望迎来拐点。
参考来源:中华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