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按照“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原则,创新体制机制,强化风险防控,延伸服务功能,海城市全力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银农对接融资、农村股份权能改革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中央农办、农业部等国家领导的关注和充分肯定。
狠抓确权登记,明晰农村资产权属。坚持“扎实稳定、依法规范”原则,率先在温香镇金坨村开展试点(省级试点),先易后难,逐步覆盖全市范围。重点解决农村承包土地面积不准、权属不清、界限不明和公私权互侵问题。通过确权,明晰了产权,特别是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固化了农民权益,实现了农村资源到资产的转变,为盘活农村资产提供了必要前提条件。2016年,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面积60万亩。
搭建产权交易平台,推进农村资产市场化。组建了东北首家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并在重要地区建立分支机构,在397个村设立项目信息员,形成三级联动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有力推进了农村资产市场化,并为农村金融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特别是建立了产权认定发证、土地流转交易、资产处置、抵押融资等环环相扣的连锁机制,为激活农村沉睡资产夯实了基础。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5万亩,实现农村产权交易额5.2亿元。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实现银农对接融资。为解决农村资金不足难题,按照“死资产变活资本”原则,依托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积极与邮储银行等合作,在回避政府担保的前提下,在全国率先创立“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农业保险”、“土地经营权+预期收益+农业保险”等金融产品,突破了农村融资必须实物抵押的贷款模式。同时,创建农业风险资金池,健全农业贷款增信机制,利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奖补资金3000万元,撬动金融资本3亿元,进一步放大贷款规模。创建“六台、一池、一会”工作模式,通过启动“风险资金池+抵(质)押”贷款,对行业风险评估超过10%,但符合该市农业发展规划、投资前景良好的农业主体提供有限责任担保,拓宽农业融资渠道。探索政策性贷款及农业融资租赁业务,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此外,拓展农业保险范围,新开增设施农业保险、林业保险、养殖业保险等项目,健全了农业保险支持保护体系,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农村金融改革中的稳定器、安全阀作用。目前,共开发农村金融产品14个,办理农业抵押贷款1.52亿元,实现涉农融资4.5亿元,贷款不良率为零;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150家。
深化股份权能改革,推进农村资产股权化。围绕农民股份权能改革核心任务,按照“扎实稳妥,安全有序”原则,对于资源性资产确权颁证,对于非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坚持管好管住,对于经营性资产进行折股量化。目前,共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9391人,清产核资1.01亿元,量化股权33.4万股。一是形成可复制的工作模板。为确保股权改革有序开展,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先后制定和出台了《海城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海城市农村集体资产股份量化和股权设置办法》等12个文件,为股改工作提供政策支撑,确保股份权能改革稳妥推进。有序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清产核资工作,区分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并按照国家农业部批准的试点方案和时间节点,完成马风镇祝家村、牌楼镇大旺村等8个试点村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股权量化等工作。二是建立农村集体资产股改载体。为深入推进农民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村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社,作为盘活农村资产的重要载体,并注入农村土地、林地、果树等资产进行运营管理。实现了三个突破:主体范围的突破,即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集体股进入合作社。成员范围的突破,即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统一作为股份经济合作社社员,经营范围的突破,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运营管理纳入合作社经营范围。三是建立股权监管平台。建立了包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清产核资、股权设置及股权量化、收益分配等功能的股权监管平台,将试点村改革后的组织成员、农村资产、折股量化及收益分配情况全部纳入了市级监管范畴,避免集体资产流失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利益受损。四是制定村域规划和生产规划。有针对性地指导8个试点村进行村域规划,制定村域建设规划和生产发展规划。指导试点村盘活农村资产,发展农业生产,不断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我们结合股份权能改革,大力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帮助7个村争取国家政策扶持资金1155万元,用于深化农民股份权能改革成果,进一步盘活农村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五是及时运用股改成果扩边展沿。除完成农业部规定8个村的股权改革任务外,注重股改成果总结应用,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扩展股份权能改革范围。特别是将“以改革促扶贫”为要素的36个村纳入到股改范畴,并已完成该市36个贫困村和岫岩14个贫困村的股改培训。
今年,海城市委改革领导小组牵头,各委办局积极参与,将全力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筹备利用西柳电商产业园综合服务楼作为海城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把农村产权信息、农产品电子交易信息、农业大数据信息、农业园区劳动力供求信息等要素融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形成功能开放、资源共享的农业大市场,充分发挥产权交易中心激活农村资产的重要职能。计划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万亩。盘活农村沉睡资产,全力推进确权颁证、股份权能改革、银农对接融资等工作,力争实现涉农融资5亿元,盘活农村资产10亿元。建立农村产权评估新模式。建立融通、融资、融智、融商的“四融平台”。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15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