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储备粮沈阳直属库)
中央储备粮沈阳直属库现有在岗员工91人,管理的中央事权粮370多万吨,委托和租赁库点48家。近年来,我库面对艰巨的收储任务和繁重的管理工作,没有畏惧和退缩,而是知难而进,主动出击,积极应对,我们按照中储粮总公司“从严治企、突出主业、强化基础、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积极破解难题,狠抓工作落实,围绕“两个打造”目标,深入推进仓储标准化流程再造,不断探索创新监管方式,采取一系列超常规措施,努力化解监管风险,进一步夯实“两个确保”根基,为打造中储粮“金字招牌”和“铁军队伍”奠定了基础。
一、围绕“两个打造”战略目标,全面开展标准仓规范库建设
(一)深入贯彻“两个打造”。我库紧紧围绕“两个打造”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从严治企为主线,以常态化检查为抓手,全年共开展仓储管理各类检查26次,实现了全年检查不间断、承储库点全覆盖,使各类问题在出现初期,均得到及时整改,各类风险化解成效明显。随着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仓储基础工作在“突出主业”中的位置更加突显,“两个确保”基础更加巩固,“金字招牌”的根基更加牢固;从严治企、敬畏制度、按章办事理念深入人心,为打造“铁军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强化基础管理,完成包仓制落地。我库以做实“包仓制”为核心,按照总公司在大连召开的仓储标准化工作会议提出的“严格落实责任,严格奖惩机制,大力推进提质增效,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向管理要效益”的总体要求,真正把“包仓制”做实、做细、做透,不当摆设,不流于形式,简便管用。一是制定包仓方案。通过学习考察并借鉴先进直属库的经验,重新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包仓考核方案,主要包括数量、质量、费用、安全、基础管理等重要指标。二是完善百分考核。重新划分了包仓责任区,保管员由4人增加到9人,保管员岗位责任落实到人头。与此同时,建立了包仓管理奖罚考核机制,细化了《包仓保管员工作目标百分考核标准》,实行单仓量化考核,每月考评一次,考核分数与包仓保管员奖金挂钩,充分调动保管员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实现了零熏蒸、无坏粮,通过包仓责任制,“两个确保”的根基更加牢固,仓储基础工作更加稳固。三是强化监督检查。仓储管理科按照包仓考核方案负责日常检查和周检查,主管主任半个月组织检查一次,主任至少每月不定时抽查一次,每个月库里组织一次综合性大检查,各级各类检查结果直接与保管员包仓百分考核挂钩。每月包仓考核结果上墙公布,奖金按月兑现。
(三)加大仓储设施设备维修改造投入,全面改善仓储设施条件。紧密结合库区标准化建设,加大仓储设施维修改造力度,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通过维修改造和完善功能,使库内仓储设施基本条件、库区标准化、安全生产及科技储粮水平显著提升,清杂整理能力及装卸能力有了新的突破,检化验硬件设备得到了更新补充,库区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四)以减损增效为目标,全面提高科技储粮水平。从推广控温储粮技术入手,进行科技储粮推广工作,实现了所有仓房应用了科技储粮技术。应用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仓容10.1万吨;应用空调储粮技术仓容9.9万吨;应用智能通风储粮技术仓容13.7万吨。通过全面开展科技储粮,降低了粮食自然损耗,提高了粮食储藏品质,为客户提供了优质原粮。
(五)以标准仓规范库建设为目标,全面提升仓储管理标准化水平。重点在管理流程标准化、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等方面开展了有关工作。一是做实管理流程标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完善业务流程入手,共修改制定各项工作流程61项,制度规范38项,编制了《沈阳直属库仓储管理标准化流程》,明确了仓储各岗位职责、各项业务流程和业务环节的操作规范。同时,对员工进行灌输式培训,使员工明白制度规定是如何要求的,按工作流程应该怎么做,真正使流程落地。二是做实标准化流程执行情况的考核工作。我们针对“做”的效果,实行考核奖惩机制。每周由库领导班子带队,对各区域进行检查考核,对失职的人员进行严厉问责,通过检查与问责使我库各项制度真正落地。三是加强设备管理,对库内所有设备统一编号,统一建档,并使用二维码管理,提高了机械设备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四是做实安全生产标准化。我们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评级为契机,狠抓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重新修订了《沈阳直属库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加强安保队伍建设,专职安全巡查员由原来2名增加至8名,真正做到对库区24小时不间断巡查,实现全年零事故。
二、不断探索创新监管方式,规避库外储粮风险
近年来,我库按照总公司和分公司的安排部署,连续四年组织沈阳辖区开展政策粮收储工作,在点多、面广、量大等情况下,我们不断探索创新监管方式,强化政策性粮收储管理能力,全面防控库外储粮风险。
(一)严格人员管理,确保库外储粮处于监管状态。一是根据监管要求,严格落实驻库人员交流规定。二是全面落实驻库员中央事权粮食委托授权书制度,强化其法律责任和意识。三是严格驻库人员遴选,确保具备驻库监管岗位工作能力。四是落实培训制度,对库点法人和驻库人员每年培训学习4次,培训法律常识和业务知识,传达总公司和分公司各项规定要求,提高政策、法律和责任意识,提升履职能力。在驻库管理的基础上,对31家租赁库点全部实行远程监控措施,实现了全覆盖、无死角,进一步提高技防能力,确保“人安、粮安、库安”。
(二)全面开展库外储粮风险评估工作,规避潜在风险隐患。专题研究库外储粮风险防控管理,特别是针对民营库点,从投资收益、企业资信、法人个人行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把风险等级分为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收集各库点投资建仓情况,查询调取企业及法人信用报告,重点掌握法人是否有赌博、炒股票期货、融资担保、对外投资矿产、房地产等行为,如果出现上述行为将被列入高风险库点,我库将加强驻库力量,进行重点监管,并对库点法人进行约谈,对存在极大风险隐患的库点,坚决给予撤并处理。与此同时,我库将已办理的粮权公正手续悬挂于租仓库点项目位置,进一步提高了库外储粮风险防范能力。
(三)实行“四级框架”监管模式,增强监管力度。第一级框架是驻库管理,实行严格的考勤管理;第二级框架是巡查管理,业务部门组成常态化巡查组,循环跟踪检查,以监控质量为重点,发现质量问题立即叫停收购,整改合格后再启动;第三级框架是分片包干管理,库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干,每人负责18个库点,随时随机进行现场巡查和全方位检查,检查的重点是政策执行和安全管理;第四级框架是市三部门(直属库、农委、农发行)联合检查,按照分工各负其责,经常性开展库存验收和专项检查工作。通过“四级框架”监管模式,加大了监督检查的力度、频次,实现了监督检查无死角、全覆盖,有效的防控了收购和储存过程中各种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确保政策性粮收储管理不能出现任何纰漏和闪失,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以上是我们在仓储管理和库外监管方面一些经验和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全力打造中储粮铁军队伍,为塑造中储粮“金字招牌”而增光添彩。